English

守卫历史

1999-02-01 来源:光明日报 林晓京 严秀 我有话说

上图为保存在北京档案馆的一份电报手稿。是毛泽东亲自起草中共中央军委给平津战役总前委关于保护北平文化古迹的一份电报,充分表现了我党领导人对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关切。

1948年底,蒋家王朝气数将尽,傅作义守军已成强弩之末。北平城外,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严阵以待。

当时,史学界盛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历代宫室五百年一变,北平自明成祖迁都以来,无重大战争,此番两军对峙,如有交锋,北平古城恐是在劫难逃。而反动政府更是乘此时机肆意造谣,中伤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解放军“不要文化”!一时间,人心惶惶。古都沉淀了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是否还能够延续下去?众说纷芸。

1948年12月17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亲拟通电稿:“沙河、清河、海甸、西山系重要文化古迹区,对一切原来管理人员亦是原封不动,我军只派员保护,派人联系。尤其注意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

1948年12月的一个夜晚,几位“不速之客”步入清华园,敲响了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房门。“……请在这张地图上给我们标出重要古建筑,划出禁止炮击的地区,以便攻城时炮火避开。”解放军十三兵团政治联络处的两位负责人在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的介绍下,向正在为古城北平担忧的梁思成先生说明了来意……几个小时后,带着梁先生郑重圈点过的军事地图,他们告辞而去。这一晚,梁思成先生因满心的激动与欣喜,竟是彻夜未眠。

在这期间和谈一直在持续着。但为了确保最后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依旧做好了攻城的准备。1949年1月16日,毛泽东再次亲自拟稿通电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强调在不得不攻城的情况下,“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即使占领北平延长许多时间,也要耐心地这样做。为此,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做一项纪律去执行。”此后,在北平市军管会入城纪律守则的第十二条中,则明确将文物古迹的保护措施纳入其间。

随着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军管会对北平各部门的接管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军管会下属机构文化接管委员会接管国立北平图书馆之后,立即着手开展对重点文物的整理与收集工作。其中,金刻《赵城藏》与宋刻《经典释文》的整理成果最为显著。《赵城藏》为金代所制大藏经,原保存于山西赵城县广胜寺,现存本为金熙宗皇统九年(1149年)至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的刻本。因刻于金代,又称“金藏”。民国时期流散于世,抗战期间险些落入日军魔掌,抢救出后交由太行行署保管。至北平解放,经文管会请求,薄一波同志批准,《赵城藏》四十二箱,四千三百三十卷,又九大包,交由国立北平图书馆保管,加之馆内已收购的一百九十一卷,修裱装潢后,于1949年9月向民众展览。至此,散失已久的“金藏”散而复聚。消息一出,知识界奔走相告,皆称此为文物保护之一盛举。

几乎与此同时,文管会又着手将分散于沈阳博物馆、北平图书馆的宋刻本陆德明之《经典释文》收归一处。并特别拨款,自天津名收藏家周叔处收购《经典释文》一册,加之购于书肆的散册,二十四册已成天壤孤本的宋版《经典释文》齐聚,一件人间瑰宝在人民政府的直接关怀下重新焕发出它夺目的光彩,书林又添一段佳话。

入城之始,在对北平市的接管过程中,新旧机构的交接困难重重。因旧城建筑所限,政府各机关团体和军队没有固定的办公及居住场所,部分机构及驻军不得已暂驻于城内的各个寺庙内。人民政协宗教界代表巨赞曾给毛泽东写信希望保护古老寺庙的清净,撤出驻军及办公机构。毛主席就此事非常重视,在百忙之中对此信做了批示,“此问题应当给以注意和解决,请派人和巨赞谈一次……不能置之不理。”在毛泽东的关注下,此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弹指一挥间,昨日已书进历史。回首历史,蓦地醒觉,先辈们竭尽心力所保卫的,决不仅仅是一块砖、一片瓦、一座碑、一道墙,而是华夏数千年文明的见证,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文化之脉。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北京市档案馆供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